聯系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定路335號 聯系電話:021-55666889 ICP證:滬ICP備18038596號-1
Copyright @ 2013-2014 上海晉才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上海摩彼

日期:2022-04-13 來源:寰球觀點
“雙創”發展趨勢探討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蔚然成風?!半p創”環境不斷優化,“雙創”群體不斷壯大,“雙創”氛圍不斷向好,“雙創”平臺不斷增加,提升了全社會的創新能力。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雙創”已經進入了理性發展、自我完善、優勝劣汰新階段,筆者以多年的經驗對雙創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做一些探討。
“雙創”將由大眾化走向專業化
“雙創”將細分為科創、文創、農創三大領域。創新創業的群體主要由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構成。首先是以解決“卡脖子”技術和前沿科技為核心的科創在新一輪高水平科技創業方面做出引領。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協同相關盟友對我進行技術封鎖和科技人才交流遏制的趨勢不會緩解,倒逼我們激活自身力量,從國內環境來看,隨著我國移動互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應用,為科創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機遇。海內外高端人才為科技創業主體、以產業基金為投資主體的產業、二線、三線城市作為主要承載地產業科技創業趨勢正在形成。其次隨著我們國家進入小康社會,“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已成為現實。人民群眾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對休閑旅游的需求、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通過提供高質量文化、旅游、健康創新創業服務,推動文化、旅游、健康類項目依托互聯網、數字技術等進行內容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是雙創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領域。第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就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從發展空間來看,相比顯得“擁堵”的傳統行業和競爭白熱化的城市,農村卻顯示出廣闊和包容,是一片生機勃勃的藍海。無論是大學生下鄉創新、還是農民工返鄉創業、還是鄉賢回來造福家鄉、還是投資客商回來投資都能在農創中找到自己的支點與舞臺。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在農業技術、模式、營銷、產品等方面有創新突破,讓傳統農業“回歸”并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因子、搭上“互聯網+商業”的快車;將地域文化特色寓于農旅之中、加速鄉村振興的建設。
“雙創”由政府推動轉變為一種“雙創”文化
雙創對增加社會活力,維護國家的創新能力意義重大?;ヂ摼W出現后,雙創成本大幅度降低、資源供給比以往也更為充裕。當中央及各級政府號召“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時,很多不具備創業條件、不懂創業的人也開始一擁而上,追逐潮流創新創業,創業項目技術含量不高、缺乏創新,雙創虛火上升,失敗率居高不下。但隨著雙創活動的不斷深入,對雙創的認知不斷完善,人們的觀念不斷轉變。目前,我國的雙創輔導、教育開始形成體系,從職業高中、大學、本科直至研究生的都開始接受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時在全社會從農民工到退役軍人也進行了廣泛創業知識培訓。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雙創思想觀念、價值體系和心理意識,已深入大眾心中。全社會基本已認識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樣的理念是政府提倡的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是期待社會成員普遍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不應該把它作為一種臨時性群眾運動。全國各地開始形成樂于創新創業,贊賞創新創業、支持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創業文化和創新精神已經真正扎根于一代中國年輕人身上。
“雙創”主體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
創新創業活動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大學,1999年引入我國,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以此為標志,我國掀起了創新創業的高潮,隨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無論是緩解就業壓力、還是鼓勵創新,大學生都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但是隨著“雙創”的深入開展,“雙創”的主體從大學生的一支獨秀轉變為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多種類型人才萬馬奔騰。在產業科技創新創業方面,科學家、高校的教授、研究員、海外高端人才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現代農業創新創業領域,農民工返鄉創業,鄉賢返鄉、退役軍人返鄉、能人回鄉與大學生下鄉一起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最終形成了一個由各類專業人士構成的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的群體。在國際環境、新冠肺炎疫情、科技革命多重影響下,“雙創”迭代升級將助推各地經濟的轉型發展,各級政府需要厚植“雙創”文化,使“雙創”文化的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形成”雙創”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完善雙創教育體系、打造”雙創”平臺和服務體系,在新一輪的創新創業大潮中下好先手棋。